电话:
010-6713-1677
新闻动态  |  News center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王晓辉:推广粪污低碳无害化处理 实现生态农业资源再循环
来源: | 作者:pmoc249d3 | 发布时间: 2024-01-26 | 425 次浏览 | 分享到: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佟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王晓辉表示, 生态农业的本质特征是资源循环,抓手是秸秆及衍生物禽畜粪污。用好农业资源可创造巨大的生态财富,否则是压力巨大的生态包袱。

微信截图_20240126101811.jpg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王晓辉(裴桐/摄影)

王晓辉介绍说,目前主要有五个粪污难题,一是集约养殖产生大量粪污,占地多、周期长,还田出口少。小规模分散养殖,未达标粪污乱堆乱排,严重污染环境。原因是缺少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还田模式;二是养殖场普遍采取间歇性清除粪污,随机产生和残余粪污造成恶臭多蝇的现象在所难免。原因是粪便落地的源头未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粪污原生携带有害生物(大肠杆菌、蛔虫卵),传统高温堆沤固态粪污难以全面彻底杀灭,降温后有害生物再度滋生。液态粪污常温厌氧发酵,周期长难达标;化学法处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还田后危害作物;四是固态粪污大堆体堆沤和制备有机肥以及液态粪污池塘存放,极易造成厌氧条件和能量损失。致使氨气、硫化氢有毒有害气体、和甲烷(碳当量25倍)、氧化亚氮(碳当量298倍)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成为主要的农业碳排放源;五是目前粪污无害化处理方式周期长,操作复杂、成本高,制约了种养循环的及时性和粪肥还田有效性。

因此,王晓辉表示,粪污无害化处理后还田,达到种养循环的目的是让土壤和植物最大化利用粪污的养分和能量,实现农业提质增产。通过在吉林省及黑龙江省几个县农业农村局畜牧中心两年多的实验示范,对比筛选了世界前沿、成熟稳定的微生物代谢组学技术作支撑,优选了粪污腐熟菌剂和符合当地农事活动的“三步两带菌”还田模式。利用源头粪便“带菌”,伴随全程发挥生物学作用,解决了粪污无害化处理、降低碳排放、扩增土壤碳汇,还田落地后促进农作物生长系统难题。

进而实现“三不一减”的功效,即“不”臭少蝇,粪便落地处第一次喷施微生物菌剂,实现了从源头(点)、粪污运输过程(线)中转存放、到还田落地(面),快速全面除臭驱蝇;“不”污染环境,粪污在集中周转处、田间地头第二次续航式补充喷施微生物菌剂,保证微生物代谢的抗生素和生物酶随机消杀有害生物,保证了带菌还田的粪肥符合卫生学要求。为避免产生高污染渗滤液污染水土,采取条垛型小堆体,就近就地在田间地头堆沤和消纳粪污;“不”伤根苗,效仿“由表及里、层层迭代”土壤形成的自然规律,粪肥带菌还田于地表,快速降低粪污的活化能、分解生化毒素,既实现了不臭即可随时还田,也最大化保留了养分和能量,还促进了作物生长;“减”少碳排放,发挥抗生素作用,消杀产甲烷、产氧化亚氮细菌,阻遏甲烷和氧化亚氮气体分子形成,减少了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

与此同时,也可以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经济收益高,同比制备有机肥节约成本约70%,带菌粪肥可替代生物有机肥,降低成本约65%。每吨带菌粪肥可替代纯氮肥3公斤以上,当季平均促进增产7%以上;生态价值高,对量化降低粪污碳排放和提高土壤碳汇增量,促进县域碳达峰提前出现拐点并形成碳交易,为地方财政增加“碳收益”;社会收益高,解决粪污对农村人居环境污染,为乡村振兴“农村美”清除首当其冲的障碍。同时,构建种养循环市场模式,既可增加养殖户出售带菌粪肥的收益,也可通过还田修复土壤生态,促进提质增产,增加种植户收益。

因此,王晓辉建议,首先由养殖县/区、乡镇政府主导,设立网格化、数字化、可视化、可实时监控的“粪污低碳无害化处理与带菌还田”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其次,采取财政补贴,推动“采购+服务”模式 。粪污问题涉及种植、养殖、耕地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养殖户不愿投资,属于“公共经济”。前期需要政府投资培育市场、统一管控、出资购买微生物产品,委托专业合作社承包服务,从粪污产生的源头到还田落地,按计划为养殖户和种植户提供精准服务,实现粪污治理“零空白”管控。还有就是政府担当“卖碳翁”,组织“碳交易”。政府设立双碳管理办公室,与碳交易权威机构合作,获得辖区统计时段的禽畜养殖及粪污产生、无害化处理和带菌还田数量,以及施用带菌粪肥替代的氮肥数量。按碳交易规范和标准,精准计算辖区降低碳排放数量和土壤碳汇增量,进入碳交易市场。